历史性时刻!首破万亿大关

最新信息

历史性时刻!首破万亿大关
2022-09-18 12:05:00
经过近两年的加速扩容与快速发展,股票ETF在规模层面迎来历史性突破。最新数据显示,股票型ETF总规模于日前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在业内看来,其规模持续攀升是股票ETF旺盛生命力的最佳证明,背后既有产品自身特征方面的原因,也是需求端、供给端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国外市场宽基占比较大不同的是,我国行业指数及主题指数ETF占比较大,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和自身禀赋的“特色发展道路”。伴随着个人投资者走向成熟和资产配置型投资的蓬勃发展,ETF在提升社会整体资金配置效率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而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厉兵秣马,筑牢原有ETF“护城河”的同时进一步储备力量,意图在万亿市场中继续大展拳脚。
股票ETF规模首破万亿大关
  统计显示,截至9月16日,股票型ETF(包括被动指数型、增强指数型和国际(QDII)股票型基金在内)共计674只,资产净值合计达10801.2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回顾来看,2017年底全市场股票ETF总规模仅1963亿元,在随后的2018年底、2019年底分别增加至3313亿元、5561亿元。而在2020年以来,股票ETF总规模实现跨越式攀升。2020年全年,股票ETF规模增加35%,到年底时达7517亿元;而在2021年底,这一数据增至9628亿元,同比增幅接近30%。而从2019年底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股票ETF总规模增长2.26倍。
Image  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张弘弢分析称,国内权益ETF规模从2017年底的2000余亿元增长到目前的超10000亿元,高速发展背后是多重力量的推动。
  张弘弢表示,“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投资理念进一步国际化,A股市场的有效性提高,指数投资深入人心,ETF透明性、低费率优势进一步凸显;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壮大以及资产配置理念的提升,为ETF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在监管机构、交易所的大力支持下,ETF交易和申购赎回机制的不断完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快速发展,都对ETF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股票ETF的高速发展背后有多重原因,”银华沪深300成长ETF基金经理王帅也表示,一方面是指数化投资进一步的深入人心,投资者对于想要参与的行业、主题,使用名称上简单易懂的ETF直接参与,提升了投资效率,指数化投资的组合化、便捷、高效的优势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则是过去几年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使得市场上的行业主题机会层出不穷,带动整个ETF市场尤其是行业主题类产品规模的发展。
  王帅认为,这一发展是A股市场成熟化的重要特征,虽然A股在ETF和指数化投资上更多偏向行业主题的特征,与美股指数化投资发展的路径有所差异,但也走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助理谭弘翔用了一句很流行的话来总结股票ETF高速发展的原因,即“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谭弘翔进一步介绍,“ETF的特殊优势对于很大一部分投资者来说具有不可替代性,再加上沪深交易所、基金公司、销售渠道以及媒体的持续科普投教,将ETF向更广大范围的投资者进行传播,加深了投资者对ETF的了解,激发了旺盛的投资需求。基金公司看到了ETF的发展前景之后,就会自发参与到ETF市场中来,并且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努力挖掘具有投资价值的指数,开发优质而差异化的产品,大大丰富完善了市场产品供给体系,又反过来创造了更多的投资需求,两者相互促进推动了股票ETF市场的高速发展。”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经理徐圣雄认为,股票ETF高速发展,一方面源于净值化时代导致基金行业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股票ETF期权逐步推出,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助力规模持续突破。
  平安基金ETF投资总监成钧则补充,从供给侧来看,基金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型ETF,近些年来,行业ETF、主题ETF层出不穷,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选择。同时,越来越多的投顾策略使用ETF作为择时和配置的底层资产,也为投资者提供策略选择。
  而在国泰基金看来,监管的规范与支持作用举足轻重。例如,监管出台了指数基金指引,进一步规范和支持了ETF市场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股票ETF规模及份额持续提升。对此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赵云阳分析原因称,一是以短融ETF为代表的债券ETF在市场避险情绪较高的背景下,规模快速增长;二是ETF具有较强的交易属性,以科创50、恒生科技、恒生医疗、中概互联为代表的科技类ETF以及海外宽基ETF的大幅波动,吸引较多的投资者不断低位买入进行波段操作;三是新发ETF贡献,中证1000ETF、碳中和ETF等热点ETF的推出也一定程度上为ETF规模提升做出贡献。
ETF高速发展推动资金配置效率提升
  谈及ETF高速发展的正面作用,受访人士普遍认为,股票ETF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资本市场整体生态的改善和优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与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和资本市场体量相比,股票ETF的基数依然比较低,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判断,对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的财富管理行业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及人们投资理念和财富管理行业的成熟,ETF作为工具型投资品种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根据海外经验来看,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ETF等被动产品的优势就更加明显。
  平安基金ETF投资总监成钧认为,其不仅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和策略,同时进一步盘活市场流动性,有助于降低整个股市的波动性,从而形成正向市场循环。此外,由于ETF的开发往往代表了基金公司对于未来的前瞻判断,有利于引导资金向成长性更高的实体经济领域转移,提高社会整体资金的配置效率。
  国泰基金则表示,目前上市的ETF产品中,有不少是高科技类ETF和科创类ETF,这些ETF重点投资于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为重研发、盈利周期长的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便利,推动高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资金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优质标的提供机会,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嘉实基金表示,ETF具有成本低廉、高效透明的投资特点,能够满足市场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投资工具。近几年,宽基ETF和行业主题ETF均出现了快速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在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适度引导资金流向、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升级、支持经济转型。
  一方面,嘉实基金认为,ETF逐渐为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青睐,促进A股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同时,ETF为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搭建桥梁,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ETF为资本市场的衍生品发展提供了“基石”作用,有助于引导储蓄资金向证券市场的分流,有助于市场产品创新的进一步深入进行。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助理谭弘翔则从三个层面对ETF高速发展的正面作用进行分析。对于投资者来说,股票ETF可以切实解决一些投资上的痛点,在个股投资和主动管理基金之间增加了一个投资选择,给那些既有行业、风格方面的投资逻辑和看法,但又没有精力和时间筛选个股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表达自身观点的工具。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股票ETF高质量供给所创造的投资需求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量资金,其交易和套利行为提升了市场交投活跃度,拓展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市场的定价有效性,使资本市场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对于实体经济来说,股票ETF的存在能够加快投资者的反应速度,提高社会资本对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响应效率,在政策指挥棒下实现对鼓励、支持类产业的‘精准滴灌’。”他说道。
国内股票ETF走出“特色发展道路”
  从结构上看,规模指数ETF、行业指数ETF、策略指数ETF、风格指数ETF、主题指数ETF占全市场ETF比重比分别为21.27%、8.67%、3.66%、0.54%、46.88%。与国外市场宽基占比较大不同的是,我国行业指数及主题指数ETF占比较大。尤其2018以来,行业主题 ETF 蓬勃发展。
Image  对此汇添富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监助理、资深指数基金经理过蓓蓓分析称,这一方面与市场发展阶段有关。国内指数基金是最近七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投资者对于基金的需求、投资方法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例如用ETF来替代个股投资、用指数来做波段交易。因此,锐度更高的行业主题产品更能满足投资者对于方向性Beta的需求。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行业间的比较优势出现分化,宽基指数由于综合的行业较多、投资分散度比较高,因此涨跌表现比较温和。相对而言,行业主题类指数有利于投资者更快速地捕捉结构化行情,把握产业变革的机遇。”过蓓蓓说道。
  “首先,从收益特点来看,” 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张弘弢分析,2018年以来A股市场中部分行业或主题表现突出,主动基金通过超配对应行业,战胜宽基指数相对容易,导致宽基ETF发展变慢;但行业主题尤其是其中的细分赛道内部超额收益相对有限,通过指数产品可以实现对行业beta的有效把握,所以过去两年细分行业和主题ETF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二,从产品布局角度来看,宽基ETF布局时间长、竞争激烈,布局各种品类的行业主题指数是基金公司差异化竞争的一大途径,最后,境内市场个人投资者占比大,而个人投资者相对偏好弹性更大的行业主题ETF,投资者结构的差异也会反应在ETF产品结构上。
  王帅称,从其他海外市场来看,都是宽基指数占据了主流的产品地位。从A股自身的发展来看,在18年之前A股ETF市场也是宽基指数作为主导的,随着过去几年行业主题产品的大发展,结构上才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事实上,美国的宽基主导实际上并不都是标普500,而是债券宽基、新兴市场宽基、黄金ETF等多个品种的宽基一起,构成了美国ETF市场的主流。相比而言,目前A股市场投资者面临的资产种类是有限的,而A股常见的结构性行情又使得A股投资者习惯于在A股里寻找不同的结构性品种,最终使得投资者也能面临较多行业主题的选择,所以实际上两个市场的结构看似差异很大,背后都是不同配置需要的结果。”他直言。
  在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看来,国内外ETF市场的差别主要源于不同的发展背景。全球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ETF是在1993年发行的SPDR,而在1998年才发行了第一支行业ETF——XLK(科技板块SPDR),随后出现Smart Beta、债券、商品、杠杆、主动管理等类型产品。在ETF发行初期,美国市场及全球市场的规模指数ETF占据了主要地位,且各大基金公司都在其中竞争,所以现在美国整体6.59万亿美元ETF市场中,美国本土规模ETF占了其中一半以上(3.44万亿美元),美国本土行业/主题ETF仅有6287亿美元的规模,占比不到10%。
  “国内情况则完全不同。第一只ETF上证50ETF在2004年发行,2006年出现了行业/主题ETF和Smart Beta ETF,而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特殊性,直到2012年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市场ETF(沪深300ETF)。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主动管理基金更能获取超额收益,ETF的被动工具属性吸引力相对较弱,基金管理公司更多采用差异化竞争的方式发展ETF产品。由于美国ETF的经验在前,国内各类ETF基本处于并行发展阶段,并未出现某一阶段仅有某种类型产品的情况。” 汪洋说道。
  此外,国内外当前ETF的投资群体存在一定差异。国外ETF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机构投资者将ETF当作资产配置工具的同时,更要求ETF是作为一类资产的广泛代表性,从而更多的选择规模ETF.而国内ETF当前作为投资工具的属性更强,投资者更看重ETF的交易属性,因而对行业/主题ETF需求会相较于国外更为旺盛。
  谭弘翔认为,我国股票ETF与海外市场的结构性差异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解释。第一,资本市场发展阶段和投资者结构的不同,以美国市场为例,1993年推出首只ETF的时候资本市场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多轮市场周期的大浪淘沙之后,机构投资者已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力军,对于配置属性更强的宽基和Smart beta产品的需求自然就会比较高,而我国2004年推出首只ETF的时候资本市场还未“成年”,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在逐渐认识到ETF这个新兴投资品种之后,自然就会带动交易属性更强、投资方向更直观的行业主题ETF发展。
  “第二,是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他进一步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占比不断提升,给普通投资者筛选个股带来了更大困难,但也培育了新经济类行业主题ETF发展的土壤;第三,是传播方式的变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新生的投资概念和主题可以通过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在更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投资者群体,加速并强化投资者观点的形成,从而快速创造出行业主题ETF的投资需求。所以可以说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ETF行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和自身禀赋的“特色发展道路”。
  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经理徐圣雄认为,“首先是我国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明显,导致资金选择通过参与板块轮动获得超额收益。其次,国外市场以养老金等机构资金为主,一般采取长周期多元化配置,而我国个人投资者相对较多。其三,市场有效性差异导致比重差异较大,个人认为未来也会随着机构资金占比增加和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产品结构会向国外靠拢。”
  成钧认为,国内ETF市场行业和主题基金占比较高主要是由于,其一,海外市场比较成熟,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无论是通过行业还是选股,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都比国内更高,因此,直接选择宽基指数,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是更为简单高效的方法。此外,更多养老型资金采用了核心卫星策略,宽基类的配置占比显著占优。
  其二,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较短,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中,近年来,以新能源革命、国产替代为代表的制造业产业升级带来了很多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业绩是推动这两年行业主题型ETF规模高速增速的动力之一。
  国泰基金分析称,行业ETF和主题 ETF 蓬勃发展,一方面和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结构性行情有关。另一方面和中国的投资者结构有关,A股的投资者总体上来说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许多投资者之前是炒股的,对行业和主题本身有所研究,希望在平滑投资风险的同时,保留研究交易的乐趣和较高市场参与感,倾向于选择通过行业ETF和主题ETF来参与市场。
  针对未来我国ETF市场的产品结构是否会向国外靠拢的问题,赵云阳表示,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ETF市场未来有长足发展空间。截止2021年12月,中国ETF总规模仅0.14万亿美元,不仅远低于美国的5.66万亿美金,离爱尔兰、日本等国家也有不小差距。指数基金的业绩表现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强弱呈正向的变化关系,而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仍比较弱,相信国内的指数基金市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着扩张的趋势。
  张弘弢则认为,随着机构投资者壮大、衍生品的发展、资产配置理念的广泛运用,A股市场的有效性有望不断提高,宽基型ETF规模占比有望提升,其它创新型ETF也可能会迎来快速增长。
  成钧预计,“未来伴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行业主题型指数所能产生的alpha收益或许会不断降低。这会使得其相对于宽基指数的吸引力会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比较长时间。”
  在嘉实基金看来,近年来我国股市行业分化现象较为明显,板块轮动现象显著,短期内个人投资者仍将在股市中扮演重要角色,散户仍会进行行业投资来参与板块轮动行情。因此,行业主题ETF 作为投资者参与行业轮动和进行主题投资的较佳工具,具有一定发展空间。
  从中国经济的弹性和股市的发育阶段来看,未来5-10年,国泰基金预计我国ETF市场的产品结构还是以自身特色为主。
  在谭弘翔看来,未来我国和海外ETF市场的产品结构并不是我们的单方面靠拢,而是双向奔赴,相向而行,因为导致我国股票ETF与海外市场结构差异的因素在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也在发挥着类似的作用。
  “例如,全球主题类ETF在2019年的总规模只有610亿美元,2021年底就达到了2370亿美元,两年增长近四倍,可见行业主题ETF在海外市场也有明显的抬头趋势。当然,随着我国投资者结构不断变化,机构投资者力量日益壮大,Smart beta ETF未来有望加速发展,我国ETF产品结构或会发生一定调整。”他举例道。
公募持续深耕股票ETF领域
  公募在ETF领域耕耘的步伐并未停止,甚至有所加快。谈及未来相关产品线战略规划,不少受访公募人士介绍道,后续将持续完善产品类型,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供一站式指数投资解决方案及陪伴体系,推动股票ETF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华夏基金ETF产品线的未来布局战略,张弘弢介绍,一是继续加大ETF产品布局,实施全面ETF的产品策略;二是场内、场外共同发力,打造矩阵式的产品布局。重点产品方面,一是挖掘或自主研发风险收益特征鲜明、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境内外指数,进一步丰富资产配置的底层工具;二是利用公司基本面和量化增强策略等方面投资的经验,开发具备相对业绩优势的策略指数ETF、增强型ETF等。
  在张弘弢看来。未来股票ETF市场创新类产品有望不断丰富,更好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从特色产品来看,ESG ETF、Smart Beta ETF、主动管理ETF、跨境类产品都是有待发展的蓝海。
  “我们研究发现,”王帅坦言,目前股票ETF市场上,风格投资工具目前仍然偏少,于是在最近我们发行了大盘成长风格的产品“沪深300成长ETF”,这是银华继小盘价值ETF之后第二款风格类ETF,从发行规模来看,取得了市场的认可。后续公司会继续在风格类、策略类产品上进行规划布局。
  成均注意到,目前许多行业赛道已经非常拥挤,因此公司未来在产品布局上会走差异化道路,更多依赖研究驱动,布局长期具有业绩优势的指数,此外,在Smart Beta和增强型指数产品上还会加大研究投入,为投资者提供具备“平安”特质的产品。
  谈及所看好的看好股票ETF市场细分领域的创新方向,赵云阳介绍,一类是新能源(新能源车)、半导体这类长期成长空间明确且具备政策支持的主题会受到青睐。另一类则是长期发展稳定,外资本身比较青睐的消费行业会被重点配置。新能源及新能源车属于中国在整个产业链均具备比较优势,这个赛道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基本都在A股上市。
  对于半导体行业,赵云阳表示,虽然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下滑风险,但中国半导体行业在补短板的大逻辑下总体仍然处于景气周期中,对海外投资者而言具备很好的稀缺性。
  至于消费类ETF, 他认为,“一方面消费行业盈利能力稳定,长期表现优异,这类资产本身就是投资久期较长的海外投资者所喜爱的,另一方面国内消费板块中的白酒具有很强的稀缺性,对海外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国企类主题也具备很好的吸引力。
  国泰基金未来的规划布局以行业主题为主,宽基为辅,债券商品不放松,QDII持续出海。公司将重点关注新经济与老经济。新经济是未来的星辰大海,高科技新能源等等,这些未来的赛道板块;老经济关注资源品的价值重估,效能提升以及清洁化转型过程中的机遇等。
  另据过蓓蓓介绍,汇添富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宽基类产品,其后在2013年开始布局行业类产品。“近期,我们正逐步开发跨境指数、策略指数。目前,国内股票ETF产品从跟踪标的上来说,已经比较全面了。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ETF品种的多样化,以及如何使用ETF来进行财富管理,让投资者更有获得感。”
  汪洋则表示,伴随国内ETF迅猛发展,基金管理人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一大环境下,景顺长城还是希望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寻找一条差异化道路,给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这一差异化发展道路,被总结为“Smart ETF”,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基于大类资产类别的产品创新,为市场提供更多样化的“Beta”。事实上,我们认为,“产品创新”是最重要的机会。尽管国内ETF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细看会发现主要集中在A股层面的深入挖掘,基于A股的宽基和行业占比超过了90%。而其他资产类别如债券、商品、Reits等还很少甚至是空白的。第二层,基于公司突出的投研能力,提供更为“主动”的另类Beta如主动ETF.ARK主动ETF是这几年美国最为成功的产品创新,吸引了大量资金和市场关注。在美国,这类产品超过900只活跃的ETF,资产达3090亿美元,市场份额占比5%。而且增长趋势还在继续。
  “第三层,基于对经济、产业投资、股票市场、投资者需求的深度研究理解,提供更为Smart 的A股指数投资工具,比如强势赛道或是主流指数的Smart Beta 优化。”他说道,此外,ETF也需要顺应行业发展。我们希望不仅尤为工具提供者,也希望朝着指数投资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方向努力,特别是在投顾大发展的背景下,提供如ETF FOF这样的服务。
  徐圣雄判断,随着权益市场不断发展,投资者会越来越专业,ETF规模也会持续突破,不过投资者也会更加重视基金费率,未来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或将出现同一类ETF基金几家或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且由于市场α越来越难以获取,ETF规模,特别是部分策略、风格或Smart ETF占比将逐步提升。
股票ETF“万亿盛况”难掩分化格局
“头部化”越演越烈
  中国基金报记者方丽
  股票ETF实现“万亿级”历史性突破的背后,是ETF产品越演越烈的分化大趋势。
  一方面,ETF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头部基金公司积极参与其中,争夺战厮杀强烈,中小型基金基本无力参与竞争,“弯道超车”难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百亿级“巨无霸”ETF数量不断攀升的背后,越来多ETF“被迷你”面临清盘危机。
  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ETF竞争烈度加大之后,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分化,无论是基金公司之间竞争的分化还是ETF产品规模的分化,都是市场化的自然结果,在海外同样演绎这一分化。
  站在目前股票ETF的“万亿时代”,未来这一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弯道超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ETF是一个重资源投入型产品,对基金公司软性、硬性实力都是考验,大公司等“头部玩家”会持续投入积极布局,而有志于布局ETF业务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力争产品创新上去实现逆袭。
ETF竞争越来越激烈
弯道超车难度越来越大
  股票ETF进入“万亿时代”,辉煌的背后是基金公司极其激烈的竞争。
  7月22日,被誉为年内最卷的中证1000ETF的发行战,可谓是日前ETF竞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此次参与竞争的基本是行业排名前十的“头部万家”,当时朋友圈等阵地被“中证1000”霸屏,各大基金公司渠道小伙伴的微信头像也纷纷换上发行图片。
  同时,因中证1000ETF的发行,导致存量的中证1000ETF的宣传攻势也加码。这背后原因是中证1000产品本身作为宽基指数的代表性产品,具有战略重要的地位;更是因为挂钩衍生品的推出,为其未来的发展赋予了更多可能。因此引发行业“头部公司”的倾情投入,各种硬实力、软实力全部上马,短期快速助推中证1000ETF产品规模提升。
  这仅仅ETF发展过程一个缩影。实际上,在ETF逐渐大发展过程中,目前头部化明显,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其股票型ETF规模合计超7500亿,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5%,华夏、易方达、国泰、华泰柏瑞、南方等大型基金公司占据了ETF产品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后面公司规模很小,甚至少数基金公司ETF产品总规模不足1亿,大批中小型基金公司根本无力投入到ETF竞争之列。
  对此,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助理谭弘翔表示,竞争烈度的增强和市场参与者的分化是ETF行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正常现象。
  谭弘翔表示,我国ETF市场发展至今,首先是2004到2018年的积累期,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产品运作模式的探索和投资者认知的教育普及,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之后便是2018到2021年的爆发期,在前期各项基础准备工作所蕴含的能量集中释放,进入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供需互促的局面催化了行业的高速增长。
  “202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老动能’的衰减,竞争开始白热化。” 谭弘翔表示,ETF本身又是一个前期固定投入较大,后期边际成本较低的行业,天然就有头部化、集中化的趋势,与主动管理基金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有较大差异,如果类比电力行业的话ETF就相当于风电光伏,主动管理基金就相当于火电,所以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中小基金公司弯道超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博时基金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赵云阳也认为,这一分化局面的出现是必然结果,股票ETF需要公司在产品布局、品牌建设、零售推广等多方协同机制下,投入大量资源才能够做大的基金品种。经过这几年ETF的较快发展与激烈竞争,行业主题ETF的产品出现了相对饱和的态势,一些仅靠产品布局能走出来的中小公司会越来越少,未来能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张弘弢表示,2021年以来,ETF新发规模超3000亿元,新发数量达378只,部分优质赛道对应的ETF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国内大的ETF管理人利用其规模效应,有更多资源支持ETF的发展,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确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ETF产品和ETF管理人的马太效应会逐步显现,这也是市场化竞争的自然结果,美国市场前三大ETF管理人的集中度超过70%,未来境内ETF市场也有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趋势。” 张弘弢表示。
  此外,国泰基金认为,权益类ETF总数增加非常快,但培育成本较高,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二八分化明显,平均管理规模出现下降。ETF是一个重资源投入型产品,同一细分赛道的多只产品激烈角逐,产品本身的同质化较高的话,对于基金公司的软性实力也是一个考验。
ETF创新来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ETF竞争十分激烈,之前中小型基金公司通过某个差异化产品迅速扩大规模的难度增加,也不排除部分基金管理人未来通过创新型产品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张弘弢代表行业的一种态度:用差异化产品实现弯道超车。
  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分析认为,由于ETF市场具有比较强的规模效应,龙头公司的出现和存在不可避免,预计整体ETF分化会越趋明显。这一点国内外市场都是一样,且国外更早经历了这一步。以美国市场为例,在美国除了最大的几家ETF发行商之外,存在很多“小而精”、“小而美”的ETF发行商,它们专注于某一特定市场,并通过差异化服务获取投资者的认可,这种情况在国内也会出现。
  “对于大公司来说,‘大而全’意味着无法面面俱到,对某些特定领域、特殊类型的产品可能不会重点覆盖,而这对一些中型公司来说就是机会。尤其是有些产品需要全公司不同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对于本身在某方面占优的中型公司来说,则更具有优势。”汪洋表示,同时,国内ETF市场还并未像美国那样形成非常悬殊的差异,目前市场势力格局尚未完全明确,对于中型公司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弯道超车机会。
  平安基金ETF投资总监成钧也提出,股票ETF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也有一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退出该领域,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这属于正常现象,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出现集中度向龙头公司集中的这么一个趋势。以海外为例,ETF市场的份额高度集中在前3家公司手中,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海外同样也有一些公司,通过创新发展,在市场中打出了自己的标签,也同样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成均进一步表示,海外除了S&P500以外,基本没有多家基金公司跟踪同一只指数的情况,这和国内的差异很大。近些年来,国内经常会出现有4、5家基金公司,同时发行同一只指数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供给过剩可能导致行业过度竞争的情况。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鼓励产品创新的政策,同时也希望行业竞争能够更加有序。
  国泰基金也表示,弯道超车的突围之路,这里细分差异化的机会还是有的。如果回顾ETF方面的发展史,在竞争最激烈的宽基ETF方面其实是没有先发优势的,国泰比较早的意识到了行业ETF和主题ETF的细分需求,实现了错位竞争,在2015年年底上报了证券ETF和军工ETF,2018年又筹备了生物医药ETF、芯片ETF、通信ETF和计算机ETF,这些产品之后都被慢慢养大,支持了国家战略,也满足了更多投资者的细分需求。
  “相信未来的市场还有认知差,这就需要基金公司的产品研发更努力更钻研,投资者需求挖掘更细致更落地。”国泰基金相关人士表示。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经理徐圣雄也认为,小基金还是会有超车机会,比如挖掘细分领域,定制独家指数,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挖掘不同产品线,重视长期价值。
ETF先发优势、龙头效应明显
“巨无霸”和“迷你基金”并存
  一边是百亿级“巨无霸”ETF数量不断攀升,一边是越来多ETF“被迷你”面临清盘危机,z在先发优势和龙头效应明显的ETF产品发展过程之中,这同样也是一大分化现象和趋势。
  这一分化在股票ETF产品上表现无疑。数据显示,截至9月17日,股票ETF中有27只产品规模超百亿,规模最大的产品逼近600亿规模。而有330只基金规模不足2亿,更有109只ETF规模不足5000万,占比达到16.17%。
  谈及这一现象,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张弘弢表示,ETF具备天然的龙头效应。同一标的指数的ETF产品之间的竞争优势体现在流动性上,一般规模越大的ETF产品,其流动性也越好,而流动性越好的ETF产品,则越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认可,这个正反馈机制导致ETF产品呈现两级分化、强者恒强的态势。
  “做大ETF产品的规模,既需要在产品设计、投资运作、市场推广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时也需要市场配合和投资者的认可。” 张弘弢表示,ETF龙头产品的诞生既需要基金公司努力,也需要特定的发展机遇因素,部分“迷你”ETF或也有机会在合适的契机下发展壮大。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助理谭弘翔也表示,与基金公司一样,ETF产品在竞争烈度加大之后也会产生巨大的分化。一方面,跟踪同一指数的不同ETF产品之间差异较小,往往规模更大、流动性更好的产品体现出极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并通过虹吸效应持续扩张,而其他产品规模就有可能持续萎缩直至清盘。另一方面,指数的市场容量有一定上限,一般来说市场效率的优化会推动ETF规模向单只产品集中,只有沪深300、中证500这些市场容量较大的指数才有可能出现多只产品“割据”的市场格局。
  “这种现象是市场化竞争的正常状态,无论是在海外ETF市场,还是在其他市场化行业,也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这也证明ETF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没有完全固化。”谭弘翔表示,对于这种现象无须过多担忧和干预。无论是监管还是市场机构,最重要的就是保证ETF市场“能进能出”,为新产品创新进入和老产品有序退出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这一过程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增强行业竞争力,提升市场效率。
  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也表示,“迷你”ETF的出现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汪洋认为,对于“迷你”ETF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部分“迷你”ETF是在行业快速发展中,对对标的指数市场前景判断有误的产品;另一部分“迷你”ETF,则是市场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提前布局的产品,需要更加耐心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宣传普及;此外还有部分“迷你”ETF是市场过热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可能需要采取清盘、合并等多种手段进行处理。在ETF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基金公司也应更加注重产品线的健康,尽量避免“迷你”产品,可以更加集中倾斜投研资源,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工具化的投资品种。
  不少基金人士也表示,未来ETF布局在自身优势基础上需要差异化竞争和产品布局路线,并期待随着ETF发展,ETF发行成本进一步降低。
  如博时基金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赵云阳就认为,ETF市场的两极分化态势将会是一种常态。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建议在自身优势基础上需要差异化竞争和产品布局路线。
  “ETF有新发就有试错,海外市场每年的新发数量和清盘数量都差不多,数量都较多。作为工具型产品,ETF的清盘或者迷你化都是正常市场选择结果,很多时候也不代表产品表现不好,只是目前新发ETF的成本还较高,导致ETF迷你和清盘显得试错成本很高,期待未来能降低ETF的发行成本。”银华沪深300成长ETF基金经理王帅也有自己看法。
业内建言ETF市场发展:
引入长线资金、鼓励创新、减少同质化竞争
  中国基金报记者陆慧婧
  早在2004年,国内首只股票ETF——华夏上证50ETF问世,自此之后,国内股票ETF市场走过了波澜壮阔的17年多时间。
  在过去的17年多时间里,股票ETF从单市场发展到跨市场,各类行业及主题ETF多点开花,随着ETF期权推出、转融通业务开通,有关股票ETF的衍生品及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既丰富了ETF的交易策略,也构建了更为完善的ETF生态圈。
  在基础资产良好表现以及产品创新的带动下,股票 ETF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22年9月17日,国内股票ETF数量接近600只,规模超万亿大关,2017年至今,过去4年多时间里,ETF的年平均增速达38%,目前在股票型基金规模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
  参考海外市场发展历程,对比目前股票ETF规模在整个A股市场占比,多位业内人士看好未来ETF行业进一步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他们认为,长期资金入市以及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将是ETF市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未来ETF行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今年9月,我国股票ETF市场整体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行业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事件。
  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用一组数据勾勒出过去国内ETF市的发展历程。“一方面,从规模上看,中国ETF市场从2018年开始加速发展,2018年的熊市行情催生了超大型宽基ETF,2019年行情又催生了行业主题ETF,2021年10月ETF总规模突破万亿,而今年股票型ETF突破万亿;另一方面,投资者群体和生态的成长扩大也反映出ETF市场的蓬勃发展,根据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ETF行业发展报告(2022)》,投资者数量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底,上交所参与ETF投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514万,同比增加32.82%,机构投资者数量则为2.08万,增长27.80%。”
  得益于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截止2021年末,我国ETF市场规模已经升至全球第六,距离第五名加拿大仅一步之遥,业内人士也纷纷看好国内股票ETF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张弘弢认为,长期资金入市以及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是推动未来股票ETF市场发展的两大助力,“首先,资本市场重视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随着机构投资者比例提升、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落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基金投顾、FOF产品、个人养老金产品有望快速发展,ETF作为底层配置工具也迎来新机遇,整体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次,作为境外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工具,ETF会有巨大的增量交易型需求。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也将提升境内ETF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拓展配置境内ETF的资金来源。”
  汪洋更是直言,“对于未来ETF行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们的答案一定是‘巨大的’。”在他看来,首先,伴随注册制、养老金入市和基金投顾的发展,将驱动中国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将更为多元化,并逐步从短线交易至长期配置转变,这时,对于简单、便捷、投资广度大且费用低廉的ETF而言,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会。其次,从行业格局来看,虽然国内ETF行业发展很快,但从整个大环境和长周期来看,相较于海外成熟市场,还在初期阶段,未来创新的空间和机会还有很多,比如全球权益ETF,Smart Beta ETF,主动ETF等等。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助理谭弘翔也看好ETF行业发展前景。他表示,未来随着个人投资者对ETF产品的认知度持续提升,销售渠道财富管理转型逐步推进有望把ETF目前在销售端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以及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开始尝试更多使用ETF作为资产配置和策略执行工具。同时,ETF市场竞争后的“产能出清”也有望促进金融资源的集中,行业竞争格局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ETF发展有望更加规范、强劲。
  “虽然近年来全行业发了很多产品,但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非货币ETF规模占整个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和A股股市规模的占比都非常低,因此指数基金和ETF的未来都有比较大的空间。”国泰基金及博时基金对比了目前国内A股市场市值,也认为目前股票ETF规模还有提升空间。
  国泰基金还进一步指出,股市结构性投资机会和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进步将是未来ETF市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在结构性机会较多的环境下,投资者从个股投资迁移到ETF投资,既把握了结构性机会,又提高了指数相对于个股的胜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随着投资者教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投资者希望投资理财中也能保留交易的乐趣,ETF产品发展势头向好。”
  不过,对于未来ETF市场格局,银华沪深300成长ETF基金经理王帅认为,目前国内股票ETF市场的发展仍然处在动态和变化之中,“首先头部公司的资源投入增加使得很多人认为国内ETF格局已定,但这几年我们仍然看到了很多变化,甚至很多时候单产品的规模站上风口都会对整体格局带来变化,因此我认为这个整体格局并没有十分的固化,未来仍然可能随着市场的发展、单个标的的诞生和站上风口等,都可能带来比较多的变化。”
  “包括A股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逐渐进化,比如有新的行业崛起,有的行业逐渐合并,行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宽基指数的特征跟着变化,比如在10年前沪深300指数的金融占比是达到35%的,那个时候沪深300往往被金融的表现所左右,随着市场的自发变化,现在沪深300的金融比例大幅度下降,消费板块的占比随之上升,对于优质上市公司的代表性进一步有所体现,这些表现都有可能带来格局的调整。”王帅谈到。
业内建言:引入长线资金、
减少同质化竞争
  站上万亿风口的股票ETF市场,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同质化竞争加剧等现象也为业内所关注,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同质化的股票ETF产品,给行业造成过剩的供给,也增加了投资者选择的难度。未来引入养老金等长线资金、提供差异化的指数、鼓励和保护创新,或能改善ETF行业生态、助力ETF市场发展。
  张弘弢就指出,回顾近几年股票ETF市场发展,产品发行更多的是以需求为出发点,例如2019年至今,在结构性行情和交易需求带动下,行业主题和港股ETF产品数量和规模迎来快速发展,香港市场A50股指期货,国内中证1000衍生品的推出,也一定程度加速了相关指数产品的布局。但他认为,ETF业务的长期发展,更加需要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把投资者的长期体验及配置型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基金公司既是供应商,也是服务商,可以通过丰富指数基金应用场景,借助FOF等组合产品,提升投资者体验,在提供指数产品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指数配置解决方案,让不同客户都能匹配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汪洋也非常关注如何提升ETF的配置需求,他建议加强对投顾产品的投资者教育工作。“作为具有交易便利、费用低廉、持仓透明的工具型产品,未来ETF是投顾组合的重要抓手,其鲜明的风格及行业暴露是投顾在构建组合时重要的考量。”
  通过多元化的交易方式提升ETF市场流动性、加大产品创新、减少同质化竞争、引入长线投资者则被更多的人士所提及。
  汇添富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监助理、资深指数基金经理过蓓蓓就提到,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股票ETF时常常会因为流动性的大小而犹豫。因此,丰富ETF的交易方式,可以解决机构投资者的疑虑,提升其配置意愿。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赵云阳也认为,完善做市商制度,有望进一步提高股票ETF的流动性。
  “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养老金是ETF市场发展和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较长的投资期限决定了ETF市场规模的稳定性。”汪洋希望未来ETF市场能引入更多长线机构投资者。
  多位业内人士还呼吁减少ETF同质化竞争。王帅直言,发行成本使得基金公司难以大胆的去试错,减少试错的成本可以是促进整个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高消耗式的竞争是对于整个ETF行业长期不健康的行为,未来减少同质产品的批准和发行可以促进ETF市场发展。
  过蓓蓓也表示,股票ETF同质化现象在最近两年有所加剧,差异化的指数、差异化的策略再加上工具产品的应用策略,或能对行业生态有所改善。
  产品创新也是推动ETF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王帅分析指出,目前ETF市场布局趋于完备,如果希望整个ETF市场还能再上一个台阶,在发展上保持活力的话,鼓励和保护创新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以美国ETF市场为例,在股票布局基本结束后,还是保持新产品的尝试,从主动ETF到含衍生品的品种,不断的创新给ETF市场提供了旺盛的生命力。
  汪洋也建议,需要从政策上鼓励和保护指数创新。“参照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进程,指数创新是ETF市场发展的重要推手。从定位精准的主题指数,到疫情后注重价值观塑造的ESG指数,在主题、行业、策略等各个类别上的指数创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体现在稳定增长的ETF规模上。”
  张弘弢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完善,在监管、交易所等多方支持下,指数业务生态圈不断拓展,投资范围不断扩充,包括新的业务、新的产品、新的市场,需要更加重视指数精细化管理。基金管理人需要和交易所、指数公司、证券公司等各方不断加深合作,在ETF互联互通、集合申购、ETF衍生品工具等方面积极探索,共同推动股票ETF市场的良性发展。
  除了上述大家共同关注的要点之外,为促进股票ETF市场的发展,赵云阳还给出其他两方面的建议:一是,交易所与基金公司加强合作,进一步做好ETF的投资者教育和宣传工作;二是,扩大ETF集合申购试点范围,引入更多投资者。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历史性时刻!首破万亿大关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